虢州砚最早的历史记载出现在唐代杜佑所著的《通典》中:“虢州岁贡十砚”。唐代又一名人李匡文在《资暇集》中更准确记载了虢州砚诞生的年代:“稠桑砚始因元和初”。
宋代虢州砚仍誉满中华。宋代书画泰斗米芾在《砚史》中论及二十六种砚石,将虢州砚列为极品,称谓虢州石“理细如泥,色紫,可爱,发墨不渗。久之,石渐损回,硬墨磨之,则有泥香”。宋代高似孙在《砚笺》、苏易简在《砚谱》中都对虢州砚备加赞赏。
虢州石砚产于风景如画的灵宝市朱阳镇紫石沟,虢州砚石的石品有鲜紫、檀紫、鹅黄、土黄、碧绿、三彩、多彩等十余种,质地细腻,色彩斑谰,制做的石砚柔而不绵,发墨不渗等特点,为历代皇室贵族、文人墨客所青睐。
虢州砚自唐宋以来就闻名天下,当地人称五彩石、紫色石、女娲石、虢砚石,是制作虢州砚的上乘石材。相传,女娲娘娘曾在此炼五彩石补天,并为后人留下许多紫色石头——虢州石。虢州石上自然生有太阳、月亮、山川及花草、鸟兽,司马光称虢州石为“天地之异气,山泽之珠宝也”。大峡谷内山峦叠翠、幽谷深邃、云雾缭绕,为紫色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成环境。北宋欧阳修曾收藏的“虢州月石屏”,有史料中这样记述:“石中有月形,石紫色,月白,月中有树森然。其纹黑而枝叶老劲,虽世之工画者不能为。”为此,欧阳修特赋《中秋不见月问答》诗一首:“试问玉蟾寒娇娇,何如银烛乱莹莹。不知桂魂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由此可见虢州石的珍贵。
虢州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有采石、选料、制坯、设计、雕刻、磨光、配盒等工序。虢州石砚的制作,传承了古砚石风格,取百家之长,融古今砚雕技艺为一体,以石赋意,以意赋型,以型表意,型意交融,石赋人意。图案以历史典故、自然名胜、珍禽异兽为题材,紫气东来、黄帝骑龙、老子骑牛、年年有余、枯竹逢春、中流砥柱、函谷雄关、金蟾戏水、富贵吉祥、犀牛望月、鹏程万里、双色荷叶砚、大鹏展翅、中华龙砚、五龙二凤等作品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编辑:常艺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