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瑞蓮堂」梁宅為四合院,坐北朝南,二進四護院,
西式門院、四周有圍牆, 共有四兄弟共持有一分權益。
大正一年(1914)興建時,全由梁金波先生籌劃,
宅第柱大部份是由大陸進口福杉,
廳堂隔間木材是用台灣紅檜,屋耳是磚包土,磚塊來自化, 所包是當地田土,
取土後形成一魚池,當時梁家為興建此,花費三萬元,先後賣出數甲土地,
梁宅精緻的雕刻,和完整的外觀,
至今仍被譽為大甲地區三大民宅之 一。
依據大甲田野調查史記指出,
大甲鎮位於台灣中西部海岸,全鎮只有鐵砧山附近是丘陵地,
其宅都是平原,而大甲鎮一帶土地肥沃,很早以前就有平埔族在此開墾定居,
自從清朝熙年間,福建東東地區漢人才逐漸的選至台灣,
大甲鎮亦是漢人移墾之重地。
漢 人移居大甲區二百多年的歷史中,經過清政府及日本政府統治,
有著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所以民宅建築上特具有不同特色,
第一階段蓽路籃褸,建材簡陋,大致是 土屋芧舍。
為了防衛外來盜匪入侵,民宅竹林密佈,住宅牆身留槍孔,
由於開拓土地和輪番防守的因素,族員遷居者少
,歷經數代聚居一處由原來的舊宅為中心向外 擴建,
形成族群聚落。
民國七十九年,有大甲地區熱衷人土的關心展開調查古建築保存工作,
且有圖書館管理員雷養德等人士,調查了大甲鎮十間民宅,
其中梁宅最具有傳統古意。
梁 宅講究地理形勢,屋後有山,屋前有魚池,
西周種植竹林用聚氣,庭院中更設有卦暗溝排水,
值得一提的是梁宅的雕刻方面都相當精緻,展現出統建築匠師的技術及 水準,
外觀具有中國傳統古味,彩繪色彩鮮麗,花、樹、鳥、獸、動態,
歷史人物造形,讓人感到栩栩如生,木樑雕刻精緻,
在古宅建築中,堪稱一品建築…….
梁宅先祖梁比美為福建省泉州府南安詩山人士,
同治年間渡海來台創業發展,從挑擔兜售什細,到最後開設「泉益記」店號,
可見早期移民來台奮鬥的縮影。
之後與大甲街殷戶黃嚴之女結親,育有五子(一子早夭),
而「瑞蓮堂」後由「泉益記」創辦人梁比美
的四個兒子共同肇建。
清末時期,大安港漸成為中部重要的輸出港,
梁家郊行因經營的米、布生意而大發利市,富甲一方。
遂聘請名所師於大甲城北邊的頂店庄增建住所,
此即為現今所見之頂店梁宅。
梁宅創建始於清末宣統年間,但當時因戰亂而使得建材取之不易,
期間儲蓄甚至一度用罄,延宕至大正三年才得以完工。
前廳大門為雙凹壽式設計,
後廳前廊左右兩側可見癸亥年(1921)之彩繪
與外埕的洗石子蓮花池,
是為第二次修繕工事之加添痕跡,
足彌珍貴。
相關文章二崙 田尾 廖家古厝林邊 姚家古厝 (02)三重 田心仔 游家古厝(吉慶居)七股 城內 蘇家古厝汐止 保長坑 石頭厝六腳 灣南 陳家古厝竹塘 竹林村 詹家古厝西螺 新社地區傳統民居新市 大洲 柯家古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