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来了,今冬会冷成什么样?
发布日期:2016-11-01阅读:4352 次
今年8月,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弱到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将发展,成为接力厄尔尼诺的下一个全球性气候事件。拉尼娜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秋冬雾霾是不是更加严重?今年冬天是不是会更冷?10月27日,中国气象报社联合新华网,邀请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博士做客新浪、网易客户端与网友一起聊聊关于拉尼娜的这些猜想是否有科学依据?
主持人:中国气象报记者刘佳、实习记者王亮、新华网记者金佳绪
专家:国家气候中心 周兵
策划统筹:叶海英、赵丽 内容编辑:郭曼如、陈励、卞赟 摄影:赵天宇、李根
拉尼娜接力厄尔尼诺将影响我国气候
主持人: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它和厄尔尼诺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超强厄尔尼诺状态结束不久就变成拉尼娜状态了?
周兵:拉尼娜现象是一种跟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自然现象。如果把厄尔尼诺现象比作小男孩的话,拉尼娜就是一个小女孩。从脾气来讲,小女孩要比小男孩乖顺多了。从科学意义来讲,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冷的现象,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称拉尼娜现象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往往交替出现,也就是说在厄尔尼诺结束的一段时间之后,相伴随就会进入拉尼娜状态,从而完成一个由厄尔尼诺向拉尼娜的循环过程。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2016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到拉尼娜状态,而此前超强厄尔尼诺是在今年的5月结束,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历史上,1983年、1998年都是典型的由超强厄尔尼诺转变为拉尼娜的年份。一般来讲,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完成一次循环过程是2-7年,平均周期是4年。
受地面气旋移动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在10月16日午后至17日早晨迎来了今年首场降雪,雪后初晴美景如画。侯海婷 摄影
冷冬会不会很严重?
主持人:今年我国的天气气候如何?从以往的数据看,拉尼娜发生的频率和今年的走向是什么样的?在拉尼娜影响下,我国秋冬季气温会有什么变化?
周兵:目前来讲,今年我国天气气候形势复杂,气候条件总体偏差。今年以来(1与1日至10月下旬),全国气温偏高,降水量为1998年以来最多;汛期暴雨过程多,极端性强,累计雨量大,南北洪涝并发;台风生成晚,登陆多,秋台风偏多偏强;10月以来京津冀等地霾日频繁,重污染日数多。
从185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40多次拉尼娜事件。研究显示,近五六十年以来,拉尼娜出现的频率没有厄尔尼诺高。目前的天气气候处在超强厄尔尼诺结束、未来拉尼娜事件可能将要形成的状态,自2016年8月进入拉尼娜状态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持续发展,预计12月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目前,热带及热带外大气已经表现出对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的响应。
“一直播”访谈现场,图为周兵在解答网友关于冷冬的提问。
从全球体系来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会影响到全球气候。对我国而言,拉尼娜对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明显。今年冬季,受拉尼娜影响,我国总体将出现偏冷的情况,但是偏冷不是全国性的,南北差异很大,相比较而言,我国北方偏冷的程度更为明显,对持续偏暖的地区会出现偏冷的状况。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今年冬天北方地区会偏冷一些,具体会冷到什么程度?
周兵:据我们分析,今年的“拉尼娜”还不足以构成很严重的“拉尼娜”事件,可能会在冬季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预报不会形成拉尼娜事件,欧洲的观点也认为这次达不到“拉尼娜”的标准,美国相关机构也认为这次“拉尼娜”不会明显或者不会出现。但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和预测分析,也结合一些动力学模式的结果,从8月份截至目前,赤道中东部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在-0.5℃以下,尽管没有超过负的1.0℃,但冷海温在持续。也就是说它的负值在负的0.5℃左右,也就是在偏低一点的地方徘徊。
10月22日,黑龙江呼玛江段的雾凇景色。周长平 摄影
主持人:拉尼娜年出现冷冬的几率是多少?
周兵:我们把历史上14次拉尼娜事件做了一次分析,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冬季偏冷的概率是70%以上,基本上出现冬天相对来讲冷一点的情况。至于这次拉尼娜会不会出现冷冬,或者是明显的偏冷,我们拭目以待。尽管拉尼娜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候变暖,但阻挡不住全球变暖的步伐。世界气象组织指出,2016年将打破2015年的高温记录,成为1880年以来全球最暖的年份。
主持人:2008年年初南方的降雪是否与拉尼娜现象有关?
周兵:2008年低温冰雪是极其罕见的情况,是多方面原因叠加的,并非拉尼娜一个因素惹的祸。冬季我们不要仅仅把目光放在拉尼娜身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北极海冰变化等导致气候异常和冷空气活动异常。北极海冰在加速融化,北极变暖比其他地区更加明显,极涡分裂,会导致北美、东亚、欧洲等地出现寒冷气候。
北极一变暖,盘踞在北极的冷空气一月份以后一下来,肯定会影响到西伯利亚,影响到东亚,也肯定会影响到北美和欧洲。大气当中存在着关联性,冬季的时候北半球中高纬度表现出三个波的环流型,三个大脊,三个大槽,相当于三个水库,连着三个大坝。这是一个固有的模式,有时候也会有四个,东亚感受到寒冷,北美也会,欧洲也会。当圣诞节前后欧洲出现暴风雪,出现“白色圣诞节”,北美也会出现暴风雪,东亚或者我国也会遭受暴风雪,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三个地区是密切关联的,是一个内在变化的规律。各位网友朋友要注意,我们说冬季冷暖是指整体的平均情况。
影响我国冬季雾-霾因素多 拉尼娜非主因
主持人:拉尼娜的出现,是不是会对我国冬季雾-霾天数有所影响?
周兵:在秋冬季,我们经常会期盼冷空气的到来,尤其在静稳天气下雾-霾要发展的时候,我们更加期盼冷空气的来临会吹散雾-霾。北方冷空气的活跃有可能会阻挡、减弱或者消散雾-霾。在10月份,我国已经经历了多次雾-霾过程。在冬季是否还会出现更严重的雾-霾天气,主要取决于东亚冬季风是否偏强,如果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加强,则会使雾-霾减弱。
静稳天气是产生雾霾天气的必要条件(中国气象网制作)
霾的形成主因是大气污染源排放总量问题,气象条件是外因。一般意义上,拉尼娜年东亚冬季风会偏强,冷空气活动明显,但随着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加剧,两者的关系也变得不直接了。
今年秋台风增多与拉尼娜气候背景相关
主持人:过去的十月份有2个台风接连登陆我国,这种现象在近十年来也首次出现,这是否意味着今年秋台风偏多?
周兵:就目前而言,西太平洋也就是我国南海是静悄悄的,但是在孟加拉湾,在美国大西洋还是有季风、热带风暴在活动。今年西太平洋已经编号了22个台风,往年到这个时候也差不多编号了22个,这是否就意味着没有异常呢?实际上并不是,从数量上没有异常,但是在阶段上是异常的。往年1到6月份,4个台风,今年是0个,前期异常非常明显,剩下的18个都出现在7月份以后,就感觉偏多或明显偏多的迹象。
所以总体上来看,没有特别的异常,但从出现时间上来看,是异常比较明显的。历史上从厄尔尼诺转换为拉尼娜的年份,我们分析了一下从1973、1983、1988、1995、1998、2007和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温偏高,秋季台风的比例比较高。所以说秋台风增多这一现象反复发生在拉尼娜背景,这是我们值得重视。尤其是今年,更多的秋台风成因主是拉尼娜,拉尼娜给它创造了一个舞台,赤道西太平洋一带坏天气系统制造者叠加,容易形成台风胚胎,赤道西太平洋又是一个暖池,那个地方的暖水异常的偏暖,在拉尼娜状态下,更有利于台风的生成。
今年10月,台风“莎莉嘉”“海马”组团来袭影响我国
拉尼娜具有可预报性
主持人:随着拉尼娜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是否会有针对拉尼娜的中长期的预报或者趋势性的预警?
周兵:我们之所以关注拉尼娜,是因为它确实对区域全球一半以上的气候造成了影响。拉尼娜发生在中东部太平洋地区,导致了热带和热带外气候的异常,这种异常不是三天两天,而是长时间持续性的,而这种异常,进而导致全球出现异常的天气气候,表现为干旱、暴雨、洪涝等等。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中长期预报的问题,而是季节尺度预测的问题。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可预报性已经达到了5至6个月,它们是可以预报的,也是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信号,我们在季节预测、月预测中都会使用拉尼娜或是厄尔尼诺这样的重要的信号来预测。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利用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信号来做预测,尤其在2015年和2016年,对我国南方汛期降水预测中起到了明显成效,2015年,我国降水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抓住拉尼娜的可预报性的特点,并进行气候预测分析,为防灾减灾提供充分的科学支撑。
这次拉尼娜的情况,我们关注到国家海洋预报中心今年提出7月份进入拉尼娜状态,国家气候中心在9月初明确指出,8月份进入了拉尼娜状态。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的监测指标和处理监测指标的方法有所不同,他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目前尚未发布“拉尼娜”状态等相关信息,处于密切监视和预警这一阶段。
主持人:今天聊了这么多话题,不知道各位网友对于“拉尼娜”是否有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非常感谢周兵老师的精彩解答,此次关于拉尼娜的直播就到这里结束啦,感谢各位网友的观看,想了解更多与天气有关消息,就请关注我们下期的直播吧,再见。